二胎炸雷!上海街头,戳痛多少人心?
你以为上海老人不想带二胎孙辈,是因为年纪大了、体力不行?别傻了!他们的真实理由超乎你的想象他们竟然怕“没时间跳广场舞”!
最近刷到一个街头采访上海老人的视频,啧啧,真是刷新了我的认知。镜头里那几个精神矍铄的老人,一边扇着蒲扇一边大方分享他们对于二胎的“反感”——不是反感孩子,而是反感“被缠住”。怎么个“缠住法”?就是“生俩孙子,广场舞直接没了”。
原来,上海老人们对于年轻一代的生育计划有一个共识生一个孩子就好,多了“管不过来”。他们举了手头现成的例子——一个孙子平日里安排好学钢琴、练游泳、周末补英语,这一套“上海式教育套餐”足以让爷爷奶奶不得清闲。而如果家里有两个娃?老人们直接摇头拒绝谁给我时间唱K?谁给我空闲去黄浦江边吹风?
上海本地社会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快!首先是年轻父母上班能996,晚上还得卷个Excel;再就是小孩,学习能985不含水。生育一个娃已经是“压力山大模式”,如果多一个,说实话,光是奶粉钱都能让人头疼。更关键的是,对于上海老一辈来说,“带孙子”虽然是亲情体验,但也绝非生活的全部——为什么?因为大都市的老年生活本身就五光十色!
广场舞、社区活动、小区隐秘的麻将角落,可能是他们一天里最期待的时光。而二胎则意味着更多的时间被家庭“绑架”,曾经看上海话剧演《宝岛一村》的空闲时光,可能都要换成打理娃娃的课外习题。换谁都会心疼自己失去的自由吧!
再看看“新上海人”的情况。和本地家庭略有不同,新上海人的育儿观往往更偏“大家庭协作”,比如全家齐上阵“轮流带娃”,“不挑教育资源,用性价比”的养育方式让他们敢于尝试二胎。这也直接导致一个有趣的社区现象在上海,看育儿车的大小,似乎就能分清谁是本地人,谁是外来打拼族!
国家各种鼓励措施,比如育儿假、二胎奖励,说的直击心窝,但面对经济压力、资源分配和老人拒绝带娃,这些政策真的能“撬动”生育率吗?上海的情况可以说是一个缩影年轻人要日子有奔头,老人也得生活有质量。对比起来,谁会愿意搭上自己宝贵的时间去换个“不确定的未来”?
很多人会问,上海的老人为什么不同其他地方的老年人愿意“献身育儿”?其实答案很简单——他们宁愿为了跳广场舞多摇两次扇子,也不愿意为了孝敬子女“多拌一次米糊”。真爱自己的,未必是下一代,而是他们自己的“老年黄金时代”。你觉得这种心态合理吗?
十大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